【育儿宝典】孩子生病背后的教育警报

2023-05-10 14:56:27

咱们用孩子生病的情况来模拟一下,当孩子生病了。你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A :哪个退烧药更安全? 中药还是西药? 听说退烧药对孩子健康有影响,芳疗是不是更安全?生病了该吃点啥?喝点啥?川贝雪梨,萝卜蜂蜜……


B: 现在我是该给孩子做小儿推拿呢? 还是给他物理降温,还是艾灸?


C:孩子现在的体质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孩子发烧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也许孩子生病了,这三个问题都会纷纷扰扰地涌上心头。 真实情况是,大多数妈妈的头脑会被A和B的念头占据,心里焦急,着急要做些什么,尽管念头C 时不时冒出,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被听到。


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有三个层面需要考虑:


Be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一个健康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Do ---我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Have --- 我需要拥有什么(食物,药,环境,教育等)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其中Be是核心,明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明了孩子疾病背后的真实需要,Do 和Have 就不会成为纠结或焦虑的点。理通法随, 明理后,做选择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


而明理的过程,往往是越来越清晰地知道,不想成为什么,不能做什么,不需要什么的过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自律,是健康生活的基础。


2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孩子的健康成长意味着什么?


孩子健康的成长有两个方向,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起,有两股力量带着他成长。


一股力量是身体的生长的力量向下,不断的发展,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韵律系统,新陈代谢系统的不断发展,依次成熟。


一股力量是向上灵性唤醒力量,不断的发展着孩子的12感官,并促进着孩子的意志,情感,思考的成熟。

这两股力量像是天平的两端,相互支持和平衡。

每一个人可以看得见的肉体部分后面都有一个“看不见的人”, 这个“看不见” 的人的个性,以及健康状况决定了每一个人独特的生命品质。


“看不见”的部分,会影响“看得见的身体”发展; 同样,身体的成长也会影响孩子看不见的那一部分“意志,情感和思考”的发展。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听说过“性命双修”,讲的也是这点。所以中医的治疗,除了肉体的治疗,还非常重视调神的部分。所谓“执其白而守其黑”。


真正的健康, 是两股力量的平衡发展,两个方向的均衡发展。


身体的健康是心魂和灵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心魂和灵性的发展如果不能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有时候会表现为疾病。


3

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


先跟大家分享两张照片 :


今年春天,我每天都在观察这两株芍药。

第一株芍药,个头很大,花苞很多,向很多方向伸展,自从有花苞后,感觉整个植株的能量都在托着花苞向上再向上,现在花苞已经很高,但是就是不开花。

第二株,一直都体型不大,但是叶片肥厚,花苞不多不大,花苞也不会高过植株很多,但是从昨天开始花苞陆续都绽开了。


每天看着这两株芍药,就像看见一个活生生0-7岁的孩子的成长过程。


如果生命的能量在本该积蓄的阶段用在外在的表现上,着眼于所谓的多, 大,强,也许到应该开花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后劲了。


在0-7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物质身体的健康成长是主旋律。刚出生的孩子,借由父精母血的遗传和胎儿期妈妈的供给,有了一个身体。但是他需要花7年的时间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体,来支持一生灵魂发展的任务。


7岁看老,7岁换牙时,孩子那时的身体健康状况大致决定了他一生的健康状况。所以说孩子7岁之前,健康养育的重中之重。


给孩子一个好脾胃,充足的肾气,平衡的身体的状况,可能是父母可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阶段要增加对孩子的神经刺激量帮助孩子的神经发育呢?例如视觉,听觉等等各种刺激。


这时候的健康养育的关键词是“感官的滋养”,而不是“感官的刺激”。


关键在“养”, 而不是“用”,刺激是一种消耗,会也许带来物质性神经的发展,但是代价是孩子生命力的损失。


养的关键是“节奏”,稳定的生活节奏和重复的节奏带给孩子“看不见”的“意志发展”极大的滋养。


反映在身体上,有节奏的生活,尤其是符合天地之道的节奏带来身体能量的充足。

反映在精神层面,精气神足的孩子包容度高,情绪稳定,做事持久力强,创造力强。


10-2岁


孩子在0-2岁时, 所有的感官都是开放的, 用全身在吸收环境里的各种信息和能量。


估计爸爸妈妈都有体验,有时候打个喷嚏都会吓到孩子。 我女儿在三个月时, 有一次我抱着她拉窗帘,拉窗帘的声音都能把她吓哭。


因此这时候孩子的养育环境要特别注意,要温馨,温暖,安静,平和,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氛围的包裹。不要过早地带孩子去噪杂的环境,例如超市,不要过于频繁的带孩子旅行,声光电 的刺激,环境的改变,对于孩子都是太过强烈的刺激。


也许你根本意识不到,这些摸不着的刺激会成为过敏的重要诱因,因为所有的刺激都是需要在身体里“被消化”的“被处理的”。


当孩子处理不了时, 就会成为哮喘,湿疹 等典型 过敏性疾病。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脾虚,上次儿科大夫也讲到现在脾虚肝旺的孩子越来越多,重要原因就是生活环境里的刺激过多,孩子无法获得内在的安宁,一直处在消耗的状态中。城市尤甚。


23岁左右


3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慢慢出现,开始说“不”。有时一件事没有按照她的意愿发生,就会大吵大闹。例如孩子最常说的就是“我要原样的” “我要原来那个…”  


其实就是因为孩子处在合一的状态中,无法理解时间的概念。倔强叛逆的孩子对家长确实挑战,但是需要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因为那段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成长中一个重要阶段。


孩子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免疫体统,免疫系统的工作核心就是识别 “敌”“友”,建立对自己的认知,发展对于不属于自己外来物的“破坏和分解”能力。


孩子的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内在灵性自我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孩子说“不”,每一次的叛逆,都是孩子自我入驻的体验。


从教育角度来讲,如果家长可以智慧地帮助孩子度过叛逆,可以加强孩子免疫系统的发展,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发展出整合的能力,而不是过度攻击,或过度虚弱。


智慧并不是指一味的顺从孩子,孩子这时候需要身边成人成为道德的典范,不可以完全依从孩子的事,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温柔并坚定会带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没有主见的成人,变化很快的成人会越发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这一部分在幼儿园里可以感受到,规则和界限帮助免疫系统在不断的练习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边界。


从这个阶段的疾病来讲,特别容易发生的就是发烧。发烧是免疫系统的工作,过度人为退烧,免疫系统会越来越弱,带来一些慢性疾病,门诊上经常看见一些孩子每个月病一次,慢性支气管炎症,或者没有高烧的情况下发现肺炎。如果孩子不发烧是需要注意的,这个我们在发烧主题里详细讲。


另外一个角度,如果0-7岁的健康养育不够完整,免疫系统的建立不够健康,成年后容易发生一些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例如现在高发的甲状腺疾病。


34岁


4岁, 孩子喜欢听重复的故事,喜欢重复的节奏,每天最好生活的流程都是一样的,重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记忆。


记忆不是仅在脑子里。比如,我们身边很多考试高手,考试前突击记忆,考试之后统统忘掉,也就是说知识停留在脑子里。而自行车一旦学会了,就不会忘,因为身体都记住了。


神经就像一张大网,覆盖全身,每一个末梢都有神经系统,用身体学习,每一个细胞都在学习而不仅仅是对大脑皮层的刺激,这种记忆可以激发日后的创造力。


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精华,站桩,太极,书法,琴,等都在锻炼我们重新把意识带到身体每一个细胞的过程,意识越能控制细微的身体变化,我们的记忆力,悟性,甚至性格都有所不同。 7岁之前的孩子天然就处在这样一种用身体学习过程中,家长需要有意识的支持。


生活节奏的混乱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病主要原因。 举个例子,孩子在幼儿园一周都挺好的,周末两天被爸带着出去玩,吃饭睡觉的点乱了,吃各种冰淇淋,肉类,水果等等很混乱。周一开始就不舒服了,积食或者咳嗽。 每次小长假之后,儿科最为繁忙,也是幼儿园老师最头痛的时间。


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养育比较用心,4岁以后一般不会频繁生病和发烧了。 一般生病集中在4岁之前。


45岁


5岁的孩子经历人生中美妙的幻想期,创造力大爆棚时期,也是情感丰富发展的时期。


我家娃娃5岁时,客厅永远有一个她用椅子,毛线,布,各种东西,搭的大型故事场景,而且要保持好多天,持续地发展她的故事。我们全家人也是她故事里的角色。


家里天天像迷宫一样,做家务成为很大挑战,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妙的一段日子,我们也和她一起活在幻想的童话世界里。所以,如何你是5岁娃的妈妈,好好享受吧,过去了,就没有了。


56岁到7岁


6岁到7岁,一个很重要的身体变化就是换牙。


换牙意味着孩子用来建造物质身体的能量有一部分被释放出来开始发展孩子的思考了,这时候孩子已经初步建立了智性思考的记忆方式了。


很明显的表现是:7岁之前,孩子听到重复的故事时心想:原来我听过,就像重复他身体里记忆的一样,就会非常开心;

但是7岁之后,再听重复的故事,就会不满意了,“我早就听过了”。


孩子的记忆方式发生变化,也是身体发生变化的信号。


每一次孩子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都有可能会出现发烧,发烧是身体代谢不良遗传,或者排除不适合自己发所需物质或能量信息的渠道之一。


掉牙时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灵经历巨大转化,这时候如果发烧需要父母精心温暖陪伴,不要过度治疗。协助孩子的免疫系统构建。


目前0-7岁孩子出现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脾胃等消化类疾病,发烧,过敏 ( 鼻炎,湿疹,腺样体肥大),还有现在常见的抽动症等。


今天讲到0-7岁孩子的健康养育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同疾病表现形式的背后,有一些共同的养育误区,都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影响。


第一,就是电子媒体的影响。包括过多人为环境的干扰。

声光电的刺激,人造环境( 塑料,金属搭建的生活游戏场所).大量消耗孩子用来构建身体的生命力,造成能量的不足。对于孩子最好的养育环境就是自然,自然,自然。天然材质,简单但真实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感官是最好的滋养。


第二, 生活节奏的混乱。


课前调查里看到能够做到让孩子在8:00左右入睡的只有8.5%, 9:00 之前入睡的大概45%,而孩子的年龄84%都是在7岁之下。


7岁之前的孩子睡眠是健康的关键,不在于谁的时间长短,而在于什么时候睡。这部分,吴大夫也提到,但是太重要了,需要反复提醒。7岁之前的孩子最好可以在8:00左右入睡。


第三,过度的智力开发。


提前识字,思维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开发思维能力的教育方式。把本应该建立身体的能量,提到大脑的开发上。

5岁孩子就算能记住13朝皇帝的名字,没啥值得骄傲的,50岁时依然具备开始学习一门新外语的能力和勇气,那才令人骄傲。


过早的思维训练,代价是身体的不足。很多孩子的虚弱都和这部分学习有关。有些孩子很早就掉牙,有些孩子掉了牙很久长出来,都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第四, 家长的焦虑和紧张。


快速和过载的信息,让成人的生活变得紧张和不易,各种角度和立场的资讯的渗透吃、喝、拉撒睡、教育、空气、竞争……就像风一样,让大家飘来摆去,无所适从。


孩子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次静心的旅程,如果越学习越安定,越清楚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随着觉察力的提高,孩子的养育不再是一场焦虑的挣扎。


家长的焦虑是很多孩子疾病的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湿疹,语言表达障碍。孩子全面吸收父母能量场的信息,无法消化,以疾病的方式表达。



经过了上面的分享,我们大概建立了一个0-7 岁的孩子发展规律。那么让我们

0-7岁,依靠物质身体的发展,透过身体和世界发展信任和安全感。( 教育方式,食品,疾病等)。


5

疾病也是教育问题的报警信号


疾病是一个信号,提醒有些东西不对了,要纠偏或扶正


7岁以前孩子的身体来自遗传还不是属于她“自己的”身体。遗传中有些不适合她的地方要代谢掉,怎么代谢? 环境,饮食里吸收到的不良刺激,不良情绪,不良能量怎么处理?生病。要理解甚至感谢疾病,给身体一个机会重新调整的机会。


疾病是一个包装的很难看的礼物,是来提醒我们生命中有些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对于孩子的疾病,也要正确面对,不要听到了一些的分享,就很焦虑我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疾病隐患,反而谨小慎微,不敢做事,对孩子说话都不敢大气。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焦虑和思考,你才有机缘走上自我教育和提升的道路。有的时候,一个生病的孩子会让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每一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码,你的孩子不可能和书上写的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孩子的生命蓝图里有些什么功课,而创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生命的必须。所有的学习都是从错误中学来一样,疾病也带我们回归健康的路。


我们所学习到的一切都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孩子,可以提供更恰当的帮助。这个帮助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让孩子学习到,尽管爸爸妈妈也不完美,但是我们还可以用积极的心态认真的面对真相,不断学习,改变,接纳并感恩。


我们透过教育在“ 治疗”,透过疾病的治疗进行“ 教育”。


治疗和教育都是一种帮助,帮助我们自己和孩子无限趋向与完美的平衡状态。

备注:以上文章摘选自微信公众号【天使在线幸福家庭】

免责声明: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和图片一部分来至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若有使用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我们及时删除,本平台所有健康信息仅供大家用于学习参考交流,预防,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病不独断,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惠民医院近期开展活动:

1、龙桥街道携手兖州惠民医院开展2018年度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健康体检工作

2、转发微信,享受配镜折扣,快来选购吧~~


医院介绍:兖州惠民医院设备介绍




兖州惠民医院


About Me

更多信息,请关注“兖州惠民医院”官方微信平台

医院官方网站:

www.yzhmyy.net

医院地址:兖州区扬州南路东侧(九州方圆东邻)

联系电话:

0537-3121111 医院  

0537-3568888 老年公寓

微信公众号:yzhuimin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江牙医推荐联盟